印度外国直接投资暴跌98%!资本谁进谁傻中企担忧被再次收割?星空体育-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
2025-08-11星空体育,星空体育官方网站,星空体育APP下载据环球网报道,一个曾经被捧为“全球投资新热土”的国家,如今的外国直接投资居然跌得只剩下零头。2025年5月,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只有3500万美元,跟去年同期比,直接暴跌了98%!整个2024-2025财年算下来,也才9.49亿美元,要知道上一财年还有100亿美元呢。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背后是国际资本用脚投票的决绝,更是给所有想往印度跑的企业——尤其是中企——敲了个震天响的警钟。
要说印度这投资环境,简直是把“外资坟场”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。先说说这政策,翻脸比翻书还快。嘴上喊着“欢迎外资”,等你把钱砸进去了,转头就给你套上各种枷锁。就拿“国家安全”来说,这词儿快成了他们收割外资的万能借口。2020年到现在,光是咱们中企里的vivo、小米,被冻结的资产就超过100亿元。还有三星、富士康这些巨头,也被逼着搞股权转让,不答应?那就等着被穿小鞋吧。
有家中企在印度建手机厂,辛辛苦苦搞了三年,本想着能赚点钱了,结果被安了个“税务违规”的名头,要追缴的税款比当初投的钱还多60%。这种事儿在印度可不是个案,近五年里,超过5000家外企都被这么“秋后算账”过。什么沃达丰、凯恩能源,一个个国际大牌都没能幸免。这哪是招商引资啊,分明是先把你骗进来,再慢慢薅羊毛。
政策不稳定就更别提了。莫迪政府当年拍着胸脯给特斯拉许诺的税收优惠,八年过去了,连个影子都没见着。通用汽车呢,就因为“本地化零部件比例”这事儿卡着,最后没办法只能撤资。富士康的芯片工厂,也是因为补贴政策说变就变,搞到一半黄了。世界银行有数据说,印度合同执行效率在全球排第163位,政策的透明度和稳定性,连越南、印尼都比不上。在这儿做生意,你永远不知道明天政策会变成啥样,政府承诺跟废纸没啥区别。
再看看营商环境,那更是让人头大。基础设施差得能把人逼疯,物流效率全球排第38位,工业区一天平均停电2.3小时。富士康在印度的工厂,运营成本比中国同规模的高出25%。2024年三星电子因为物流延误,手机生产线亿美元。就这基建水平,还想当“低成本制造中心”?做梦呢!外资企业光是这些隐性成本就得掏不少,哪还有竞争力可言。
行政上的弯弯绕也多到不行。外企在印度注册审批,平均要花18个月,东南亚国家最多也就8个月。英国商业与经济研究中心2023年的报告说,印度司法系统解决商业纠纷平均要1445天,沃达丰那个税务案,拖了12年,罚款从21亿美元涨到51亿美元。这效率,真是能把人磨得没脾气,进来难,想维权更难,妥妥的“进来容易出去难”。
保护主义更是玩得溜,表面上好像挺开放,实际上全是坑。关税就高得离谱,平均16%,比东南亚高出一倍。电子制造领域还强制要求用30%本土供应链,三星就因为零部件进口分类的事儿,被罚款5.2亿美元。苹果代工厂纬创,因为本土化成本太高,最后只能把工厂贱卖给印度塔塔集团。这哪是要发展产业链啊,分明是借着政策抢技术、抢利益。2024年制造业的外国直接投资同比减少23%,一点都不奇怪。
有些行业名义上外资持股能到100%,但实际上全是暗门。电子商务、医药这些领域,又是“离岸基金审查”,又是“数据本地化”,条条框框能把人绕晕。2025年新规定,外资通过间接方式进受监管行业还要额外审批,沃尔玛、亚马逊这些企业只能缩减在印投资。越南Vinfast汽车想进印度市场,就因为关税谈不拢,20亿美元的建厂计划只能搁着。
这么折腾下来,国际巨头们在印度基本都是栽了跟头的。富士康195亿美元的芯片项目黄了,通用汽车亏了5.88亿美元撤了,福特在印度混了十年,亏了20亿美元也跑了,浦项钢铁120亿美元的建厂计划,拖了12年还是没下文。这说明啥?在印度,不管你有多少钱、多牛的技术,都架不住政策反复和监管乱来。
科技和金融领域更是重灾区。谷歌因为反垄断调查,被罚了2.75亿美元;Paytm上市后股价跌了61%;连巴菲特第一次投印度,都亏了50%。这些资本只能是赶紧跑,能少亏点是点。
咱们中企在印度的日子也不好过。手机产业链里的小米、OPPO、vivo,被冻结的资产加起来超过200亿元。小米48亿元存款被没收,OPPO因为“专利费汇出”被认定为避税,罚了5.5亿美元。印度这是明摆着要截留中企的利润,2025年中资在印投资占比都降到0.42%了。
能源和基建领域也是坑。上海电气13亿美元的电厂项目,完工后就被环保诉讼勒索21亿元;凯恩能源通过国际仲裁赢了官司,花了7年才把被印度政府没收的10亿美元追回来。中企在印度搞大型项目,经常是“验收完就被追责”“刚盈利就被罚款”,政治风险加商业风险,谁扛得住啊。
所以啊,中企可得擦亮眼睛,千万别再往火坑里跳。首先得认清风险,印度那“税收”,本质就是通过改法律抢钱,得建全链条的税务合规体系,别成了他们的目标。还有“国家安全”审查,现在越来越滥用,中企在电子、金融这些领域投资,得提前评估风险,免得资产被冻结、运营受影响。另外,产业链本土化看着是要求,实际上隐性成本高得吓人,还可能泄露核心技术,得在拓展市场和保护技术之间找好平衡。
印度外国直接投资暴跌,根本不是偶然,是它那套“制度性掠夺”玩脱了的结果。政策不讲信用,保护主义横行,就算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,也成不了真正的投资热土。中企可得想清楚,印度市场的诱惑和风险根本不对等,进去容易赚钱难,赚了钱想带走更难,一不小心就成了下一个被收割的“小米”“富士康”。在全球产业链重新调整的时候,谨慎评估、控制好风险,可比盲目跟风去抢所谓的“替代市场”重要多了。资本要想长期扎根,靠的是稳定透明的环境,印度要是不改改它那“收割者”的嘴脸,想在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,估计也就是个空想了。